借问何家白雨庐?彩霞晓雨孰堪如。

秀枝知遇当清雨,雨霁欣观硕果图。

笔者这首《〈白雨庐集〉出版志贺》,是写给女诗人宋彩霞的贺诗;同时,又是赏读后的感悟,句句重复“雨”字,实在是感染其闻雨之情,晓雨之意。

借问何家白雨庐?宋彩霞的名字,早有所闻,报刊上时常看到她的诗章,清新文字,高雅意境,深有印象。可喜的是,近年来,短信里,邮箱中,时而出现其锦瑟别弹,我有时亦酬唱奉和;相知三年,相识三日,去年在黑龙江肇源召开的全国诗词研讨会上,一位娟秀斯文的女诗人出现在我们面前,真不愧“一朵诗花座上开,温馨清雅紫金钗”(宋彩霞《鹧鸪天》),她就是曾在字里行间神往的宋彩霞君。我在研讨会发言后,她向我祝贺有嘉,只是来去匆匆,未曾深入交谈。我了解到,彩霞还有一个笔名“晓雨”。我手笨眼迟,偶尔浏览一下彩霞的网页,发现她的网名亦冠以“白雨庐”。诗人为何如此缠绵“雨”缘?惹我猜测。近日,一部厚重的诗书寄来,更是署名《白雨庐集》,我翻看目录:春雨、夏雨、秋雨、夜雨、苦雨、淫雨、望雨、责雨、雷雨、太阳雨、不停的雨,如果连同冬雨——雪,还有瑞雪、望雪、早雪、雪灾、大雪纷飞、我从暴雪中走来……,好一个“雨”字连珠,赫然纸上,诗人何以对“雨”字情有独钟?清龚自珍《题红禅室诗尾》云“可能十万珍珠字,买尽千秋儿女心”,那就让我们快步迈入“白雨庐”大门,去倾听女主人的万言娓娓心声吧。

彩霞晓雨孰堪如。无云不成雨,在老家,笔者早就晓闻一些以云霞预报风雨天气的谚语,诸如:天上扫帚云,三天雨降淋;日落云里走,雨在半夜后……。云霞与风雨的天然联系,自幼成长在黄海之滨的宋彩霞更是多有领悟,一轮红日从海面喷薄而出,何许壮观;朵朵彩霞披挂在旭日当头,何等精彩!不知彩霞的名字是否有所因缘?可喜的是,当我读到其诗集之57页,眼前一亮,我终于找到“晓雨”的出处:

今朝大地响春雷,弄晴晓雨霏霏。廿年伤劫损红肥,多少人非。   料得清光总有,来从海上东飞,水清山色月澄辉,终见崔嵬。

这首《画堂春·父母平反复出》小注:“1958年母亲因‘右派’下放农村,至1978年恢复工作,一家人悲欢交加,草赋一阙,以纪念也。”读之,使我震叹不已!“晓雨”,或是双关语。晓一作“晨”解,毛主席词云“东方欲晓,莫道君行早”,尚若清晨一场雨,会给行人以洗礼,同时也带来路途几分泥泞,可知出行四方的宋彩霞当颇有时遇;晓另作“知”意,毛主席亦词云“大雨落幽燕,白浪滔天”,雨可以润苗助长,犹会兴洪酿灾,作者多经风雨,正如其新诗篇《路上》云“后来/我懂得:流云必经哭泣/方成流水”可见晓雨之深沉。我想,晓雨之双关兼而有之,后者知雨或为主也。在以近年力作为主出版的《白雨庐集》中,作者特意推出感人心肺的《那时岁月九章》,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少女之作,小序言:“时前偶尔翻翻日记,原来那时也有打油,这恐怕是余最早的韵语了。历史的记忆,不堪回首。”且录其三:

消息斜阳后,堂前万念灰。

焚书难了恨,泪眼问惊雷。

《焚书》1974年


书里乾坤时有雨,成花字字尽生香。

夜深开卷星河近,纵有凡尘也惧霜。

《读书》1976年秋

 

一城疏雨冷年华,却有灯光照菊花。

似梦缤纷迷醉处,醒来夜色满天涯。

《夜雨》1977年秋

其《焚书》,作者自注:“因受母亲‘右派’牵连,余被剥夺了继续升学权利,嚎啕中一把火烧了所有的书,痛心疾首也。”作者时值16岁,花季年华,却焚书了恨恨难了。我们仿佛看到,焚书的火苗,蒸发着那晶莹的泪珠,化做一丝云彩,凌空飘去,伴随那一声惊雷,降来“夜雨”。其实我们的少年诗人,并未消沉,她从惊雷中有所期盼,时隔二载,又“夜深开卷星河近”,读书“字字尽生香”。我们眼前出现一位早年晓雨的诗人,真“不得不说是小荷初露尖尖角的少年颖妙之才。”(周笃文《序》)而随着时光推移,更是晓雨情长,她“天高雷自远,雨短梦偏长”(《端阳前夜寄胞妹》),依依浓意;“路远多风雨,灯长自管弦”(《母亲节寄家人》),脉脉深情;“唤得朝霞苏大宇,书来秋雨起风雷(《辛亥革命怀秋瑾》),几多高昂;“云海茫茫瑞露多,彩虹总伴雨滂沱”(《鹧鸪天·寒露二首》),若许潇洒……,我们似乎望到一尊翩翩起舞的诗神,正乘风沐雨而来啊!

秀枝知遇当清雨。诗意蕴涵雨意,雨情造就诗情。笔者曾粗略统计,在177页码的《白雨庐集》中,“雨”字就出现118处,冬雨——“雪”字至少48处,合计就有166处;而尤以其词篇,计47页码,56雨,21雪,合计77处之多,真可谓张张页页得听雨,字里行间见雨情。诗人这般痴情晓雨,清雨如此助长诗人,“雨”,真乃“白雨庐”主人之知遇也!

宋彩霞自幼遭遇几多雨雪,饱尝凄凉,经受磨难,且赏其1970年冬12岁童吟《踏雪写黑板报》:

一脚浅还深,迎寒雪满襟。

真情随粉笔,黑白识童心。

欧阳修《梅圣俞诗集序》云:“予闻世所谓诗人少达而多穷。”即磨难出诗才也。少年脚踏雪地,手持粉笔,面对黑板,这岂止是在写黑板报,分明是过早地踏入世途的深浅坎坷,感受世态的炎凉苦辣,体会世间的黑白盈亏。“挥镰镰不语,草色任心裁”(《开山》1970年秋),她裁草用心;“火烧典籍伤无主,领略人间苦难深”(《焚书》1974),她痛心疾首;“身似浮萍赴北疆,穷天僻远正茫茫”(《与母亲赴新疆》1974),她问天茫茫;“怨柳秋蝉瞧见否?长天雁字一行斜”(《闻蝉》1975秋),她几分期盼。连篇少年之作,凄凉的遭遇,锤炼宋彩霞一颗迎难而上的心灵,也谱写出她少年早成的诗章。

开放之风,改革之雨,迎来了崭新的时代风云,也赋予了诗人的七彩人生,雨雪未能动摇根基,犹可助长成材。且赏其词章:

晚来小雨盖行云,金珠尽洒烟尘。谁家抢种布辛勤?夜撵归人。   又喜东风送暖,早回燕子衔春。田园美景唤精神,欲写诗文。

《画堂春·暮归》2007

梦过风声小,东君羽扇摇。白烟鹊起雨潇潇。惊起一汀鸥鹭,春信入西郊。   借我巫山剪,裁云种碧桃。彩虹桥上掬风骚。不道天低,不道晓山高。不道旧时王谢,只道有秋毫。

 《喝火令·春雨》2009

〔宋〕严羽《沧浪诗话》云“夫学诗者以识为主,入门须正,立志须高。”宋彩霞起步正,志向高,精神焕发,欲写诗文,不管天高地厚,不羡王谢富贵,彩虹桥上掬风骚。诗人“泼墨三千勤弄砚,挽秋毫撰我凌云字”(《贺新郎·感赋》),“绝句为长撸,新词作小舟,劈波迎浪竞风流”(《喝火令·用韵〈写秋斋〉记雅聚》),“把西风望尽,彩霞无数。几许烟尘山似海,此看雨雪苗成树”(《满江红·娄山关》),诗人就象一株青苗秀枝,在风雨中破土萌芽,茁壮成树。雨为诗章增加异彩,春雨增滋润,夏雨增淋漓,秋雨增潇洒,而冬雪更增苍劲。冬天枝头的冰挂,不是梅花,胜似梅花;铺根的雪被,并非棉絮,犹如棉絮,乍冷还暖,诗意盎然。

诚然,并不是诗集的每首都一定含有“雨”字,但确实许多诗句都隐涵雨情。

“喜看莲池春水涨”(《致喜海先生》),“海上风尘频涨满,山中旧宅苦飘摇”(《乡愁》)……是否同样可以见到雨的痕迹?正如其新诗《不停的雨》云:“因此世界全部都是雨声/整齐而又凌乱/而雨和雨之间是无数空白”,几多含蓄,发人沉思不断!那雨柱之间的空白,谁又可以看见和占领?那里,应该是凝思,是求索,是痴情的知遇所在,是骚人的诗篇所在,也许在无数的空白中,就有一隅空间,那就是“白雨庐”,那就是《白雨庐集》……

雨霁欣观硕果图。刘勰《文心雕龙》隐秀第四十云“秀者也,篇中之独拔者也。”宋彩霞的诗词创作日臻成熟,篇中独拔可见,堪称上乘秀者,成为活跃诗词界的一家。几曾经历苦雨、雷雨,又几番责雨、望雨,终于迎来诗坛的艳阳天。“无限芳菲,待卷绿扉红,一展琉璃果”,往日的青苗秀枝已经绽放灿烂之花,结出丰硕之果。一词《玉楼春·金湖观荷》可见诗人风采:

凌波仙子多情态,百媚千娇能不爱。含苞欲放立亭亭,收拾长塘成一派。   从来不与争风采,月白风清犹自在。不知何日梦能圆,香满人间花似海。

好一个“收拾长塘成一派”,此时的女诗人,已是独树诗坛,“豪婉兼呈,自成一家了。”(周笃文《序》)正如其《临江仙·获奖剪韵》词云“杏花开正好,烟絮坠无痕”,果是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,诗人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,成为诗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为人所瞩目。

意境高雅,余味绵长,是宋彩霞诗词的深厚特色。当前,有些作者包括女作者,甚至有些韶华诗人尽无病呻吟,消极悲观,愁绪何止三千丈,似乎非如此不显其深沉。而宋彩霞不然,儿时几多磨难,中年若许别离,她却积极向上,风雨中看到阳光,化愁丝为韵律。一则新诗《六月之遇》云“给天空打上封条/别让那些雨/将通向你的道路/变成泥泞……穿过那些数不尽的尘埃/为了能在彩虹的各种色彩中/在你的面前出现/我这时开始允许下雨”好一个宋彩霞,她可以向天上贴启封条,简直是雨的主宰!余味无穷。她“大河既得青云志,艺苑何愁思阙人”,愁化凌云;“门前沧海谁为主?我欲乘风驾小舟”,心神畅漾;她为学童冻伤而“怎不思量”,为贺新中国六秩华诞而“凯歌起,澄玉宇”,纤秀清柔的女诗人时常发出时代的强音,她新诗《致远舰》感慨甲午风云“血肉之躯,铸造了灵魂和尊严/把耻辱和痛留在了海面上”,发人沉思不断,余音萦绕啊。

生活丰富,内容广泛,是宋彩霞诗词的突出特征。当前,有些作者沉湎于蜗居尺案,闭门造车,冥思苦想,仿古泥古,似乎非如此写不出名篇大作。而宋彩霞不然,她徜徉于天南海北,漫步于大街小巷,积累了丰厚的人生底蕴。真如其新诗《梦中》云“我为你写的诗/不在笔下/不在纸上/更不在电脑里/在我公开而又秘密的阳光里”,她的诗贴近生活,深入民众,她“惯看天地两茫茫,唤风起,吹雨入回肠”,“天地两无妨,丹青生浩气,骊歌长”,从山川到楼肆,从家人到百姓,无所不及,东西南北尽身影,五湖四海皆雅韵。

语言清新,文字流畅,是宋彩霞诗词的鲜明特点。当前,有些作者盲目因袭古文僻字,恍如隔世,恨不得让读者抬出康熙字典来读,似乎非如此不显其精深高奥;而宋彩霞不然,她是调动鲜活语言的高手,随你耳边俗语,身边物件,信手拈来,为我所用。开篇第一首“动情我以何相报,接过鱼竿钓小诗”,鱼竿可以钓诗;接下来的诗章词篇,“夜幕撩开星一角,低吟浅唱到天涯”,夜幕可以撩一角;“冲天不见飞黄鹤,一派秋声吩咐着”,秋声可以吩咐着;另外,“此真是,人生乐呵”,“听过雁,画天桥,从今无力再唠叨”,俗语即可入诗; “来时如梦令,去是画堂春”,“觅柳稍青,齐天乐,满江红”,“好唱满庭芳”,几多词牌,顺势点拨入诗,而更有叠字层出:“袅袅”、“朵朵”、“款款”、“脉脉”……妙不可言。可见作者语言娴熟,运用自如。

《白雨庐集》诗篇、词篇和新诗三分天下,各有千秋,笔者均读不释卷;而相对而言,其词篇应更胜一筹,作者的词章兼顾李清照之婉约和辛弃疾之豪放,与其称其为诗人,不若称其为当代词家。我们知道,李清照、辛弃疾都诞生在历史名城济南,尚若两位伟大词人长梦一醒,应为宋彩霞这位山东老乡的成就而欣慰,应和我们一起欢呼东海之滨升起一颗新星。

对作者的新诗,因为笔者对新诗虽有涉入,但尚不深入,所以发言权不多。但我感到高兴的是,她已经摆脱当前新诗的朦胧迷茫的误区,更多的是含蓄和余味。总得提些期望吧,我还是希望新旧诗体结合,相得益彰。诗人刘章、高昌联合出版了《白话格律诗》专著,在新诗中引入格律元素,引起人们关注。《中华诗词》“新诗之页”主持人刘章主张“追求形式美,韵味美,把新诗写得有古典诗词韵味,易记,可背。”(《白话格律诗序言》)刘章先生和我都认为,凭着宋彩霞君娴熟的格律手法,必将可以写出新旧诗体结合的篇章,为诗歌的创新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。

宋彩霞的另一成就和奉献,就是集诗人与编辑于一身。在其篇词章中,就有12篇记述“归威海”“返京都”之作,占有较大比重,可见其眷恋亲情而又更热衷诗情,可喜的是,其中一篇《行香子·返京车中》就曾出现在笔者短信中:

来去匆匆,西北胶东。看窗前、变幻无穷。一兜新韵,千里行踪。听海滨潮,德州雨,历山风。    向秋潇洒,辞晓从容。现如今、也做雕虫。锦囊太窄,好句难工。觅柳梢青,齐天乐,满江红。

宋彩霞是温馨家的主妇,更是编辑部的主任,她告别“任我疏狂任我痴”的丈夫和“花生北国,尽是江南色”的娇女,“作嫁生涯壮丽哉,莲池白塔尽诗材”,她舍小家,顾大家,令我们肃然起敬。我亦曾经拙句步韵奉和宋彩霞,借以表达对诗人词家的祝愿:

辗转匆匆,燕北山东。再回眸、思念无穷。半生心血,碧畔萍踪。恋海边鸥,海边雨,海边风。   但求高雅,何乞雍容。拓方田、犹似诗虫。一刊韵广,万众词工。望彩旗扬,彩虹舞,彩霞红……

作者简介:李同振,1945年生于河北省深泽县。清华大学毕业,高级工程师,清华大学荷塘诗社顾问,河北省燕赵晚霞诗社副社长,《晚霞诗笺》主编,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。曾任省医药管理局副处长,《实用药学与信息》常务副主编。曾获河北省建国三十年文艺作品三等奖及诗词大赛奖。作品曾在人民日报、中华诗词、诗刊、词刊等报刊发表。著有《未末集》、《同振诗词曲》等。